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760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30/R

邮发代号: 46-24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7600
  • 国内刊号:11-5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年第10期文章
  • 应力控制下的肢体延长与重建

    断肢再生与残缺修复是数千年来人类追求的梦想,随着Ilizarov技术在世界的传播、发展,催生出“肢体延长与重建”这门新的外科技术.其治疗方法以模仿自然为基础,遵循牛顿力学定律,应用杠杆原理,通过对机械应力刺激的掌控与转换,将Wolff定律的人为作用放大[1],结合有限的矫形手术能治愈各类肢体畸形与残障,挽救许多濒临截肢的残缺肢体[2-3].使人类追求的断肢再生与残缺修复的梦想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作者:秦泗河 刊期: 2013- 10

  • 外固定支架在创伤骨科的应用

    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科疾病已有170余年的历史.早可追溯到1840年,法国医生Malgaigne用2枚钢针经皮穿入胫骨骨折的远端与近端,皮外的钉尾固定于金属带上,后者再连接于可调整周径的皮带来控制骨折端移位.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外固定技术,但由于当时未突显出其优势,因而并未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后,随着外固定支架本身构造的更新、材料的改进以及Ilizarov理论的普及,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师的认......

    作者:余斌 刊期: 2013- 10

  • Ilizarov技术结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创伤后重度马蹄足畸形伴跟骨缺损一例

    患者资料男性患者,19岁,因“左侧重度马蹄足畸形合并跟骨缺损14年”于2011年3月就诊.病史:4岁时,交通伤致左小腿后侧及足跟大范围组织缺损,跟骨粉碎性骨折伴部分缺损.经清创及植皮等治疗后创面瘢痕性愈合,但遗留左足马蹄高弓畸形及跟骨部分缺损.随着患儿生长发育,左足畸形逐渐加重,未接受矫形手术治疗.入院查体:左足重度马蹄高弓畸形,站立及行走时仅5个跖骨头及足趾负重(图1a),小腿后内侧及足跟广泛皮......

    作者:秦泗河;焦绍锋;潘奇 刊期: 2013- 10

  • 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缩畸形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缩畸形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跖骨短缩畸形患者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2~26岁,平均24.2岁.均为双足受累,3例为双侧第1跖骨短缩畸形,1例为双侧第4跖骨短缩畸形,1例为双侧第1、4跖骨短缩畸形.5例患者均采用背侧切口截骨,安装外固定支架.3例患者应用单臂微型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搬运,2例患者应用改......

    作者:葛建忠;秦泗河 刊期: 2013- 10

  • Ilizarov技术治疗Cierny-Mader Ⅲ、Ⅳ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Cierny-MaderⅢ、Ⅳ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7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资料,男33例,女14例;年龄18~61岁,平均35.9岁.胫骨骨髓炎根据Cierny-Mader解剖学分型:Ⅲ型17例,Ⅳ型30例.开放性骨折35例,闭合性骨折12例;41例患者伴有死骨窦道形成和钢板外露,17例患肢有短缩的内、......

    作者:任义军;严立;胡锐;丁凡;凃松;勘武生;郑琼 刊期: 2013- 10

  • Ilizarov技术同期治疗胫骨缺损合并马蹄足畸形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同期治疗胫骨缺损合并马蹄足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Ilizarov技术同期治疗的17例由于创伤、感染或医源性因素所致的胫骨骨缺损合并马蹄足畸形患者资料,男12例,女5例;年龄12~47岁,平均29.0岁;左侧11例,右侧6例.骨缺损长度为1.5~14.0cm,平均7.3cm.合并马蹄足畸形20°~50°,平均37°.4例患者合并骨髓炎......

    作者:郑学建;泰泗河;彭爱民;赵巍;吴鸿飞;石磊;郭保逢;王金国;房经武 刊期: 2013- 10

  • 应力与骨组织再生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基础

    骨的形态发生、生长、塑形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不断进行着重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态发生于肢芽特定的控制中心,并通过信号调控其他细胞,如骨诱导因子调节骨原细胞、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代谢等功能,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机制来启动和调控骨再生过程.除了生物学的内在因素,应力也影响和控制着再生的进程.组织再生与应力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组织工程中生物力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刚;夏和桃 刊期: 2013- 10

  • 单纯Ilizarov技术与结合软组织松解治疗创伤后重度足下垂畸形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纯Ilizarov技术与结合软组织松解治疗刨伤后重度足下垂畸形的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6例创伤后继发性重度足下垂畸形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14~53岁,平均33.0岁;左侧14例,右侧12例.12例患者采用单纯限制型Ilizarov外固定支架缓慢牵伸矫正(单纯组),14例患者采用软组织松解结合限制型外固定支架缓慢牵伸矫正(结合组).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

    作者:孙磊;田敏;胡宏伟;宁廷民;侯存强;刘欣欣 刊期: 2013- 10

  • 内外固定和全内固定进行肢体延长的发展与现状

    尽管外固定支架为肢体延长常用器械,但使用其进行肢体延长的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治疗周期长,生活不便,有针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邻近关节脱位和马蹄足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1],通常由肢体延长技术本身和长期使用外固定支架所致.因此,有学者[2]一直致力于缩短外固定支架的带架时间和肢体延长方式.目前,肢体延长主要有2种方法:使用内固定辅助外固定支架和全内固定进行肢体延长.本文就这2种方法的特点、优势和缺......

    作者:田金翌;黄雷;滕星;杨胜松;王陶;王满宜 刊期: 2013- 10

  • 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愈合后应用Ilizarov技术行胫骨近端延长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愈合后应用Ilizarov技术行胫骨近端延长的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应用Ilizarov技术对11例儿童CPT愈合后患者进行胫骨近端骨延长,男10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8岁5个月(3岁9个月至14岁5个月).胫骨平均短缩5.6cm(2.0~8.2cm).8例患者的正、侧位X线片示伴有胫骨近端发育不良.10例患者合并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

    作者:梅海波;赫荣国;刘昆;伍江雁;唐进;胡欣;谭谦;叶卫华;朱光辉 刊期: 201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