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760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30/R

邮发代号: 46-24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7600
  • 国内刊号:11-5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年第3期文章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止血带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止血带是否会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加重各项不良并发症。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52例拟行初次TKA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分为2组:使用止血带组(A组)和未使用止血带组(B组),每组26例。A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69~76岁,平均72.5岁。B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67~77岁,平均72.9岁。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

    作者:鲍航行;王金法;蔡运火;储小兵;吕成;童培建 刊期: 2011- 03

  • 髓内钉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不连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不连的疗效。方法1999年6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27例肱骨干骨不连患者,男14例,女13例;年龄24~65岁,平均35.5岁;左侧11例,右侧16例;骨不连部位:中上段6例,中段16例,中下段5例。骨不连类型:肥大型22例,萎缩型5例。所有患者均1~4次手术史,平均2.3次。16例采用肱骨交锁髓内钉固定,其中1例闭合穿髓内钉,5例采用更换原髓内钉后......

    作者:范存义;蔡培华;阮洪江;孙鲁源;姜佩珠;曾炳芳 刊期: 2011- 03

  • 骶髂关节空心钉内固定导向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自行设计并研制一种骶骼关节空心钉内固定导向器,以期提高S1椎弓根空心钉置入的成功率及置入质量。方法自行设计并研制的骶髂关节空心钉内固定导向器由带有测量长度的定位器、带有角度刻度表的水平面S1椎弓根空心钉置入角(TSA)、矢状面置入角(SSA)调节器及固定螺丝等组成。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1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累及骶髂关节者,男6例,女9例;年龄19~60岁,平均45.6岁。不稳......

    作者:连永生;池永龙;项大业;何少波;刘涛;叶智江 刊期: 2011- 03

  • 胫骨pilon骨折受伤机制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探讨胫骨pilon骨折发生过程中胫腓骨及远端关节面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选择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建立胫腓骨及距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骨折发生特点设定工况,在中立位、背伸、跖屈、内翻、外翻5种不同工况下从距骨远端向近端进行静力加载,并将模型与地面进行碰撞。结果在静载荷下,中立位应力主要分布于踝间线以前的内踝、胫骨踝穴顶前缘及外踝,背仲位应力主要分布于外踝及胫骨踝穴顶前部,跖屈位应力分布于胫骨踝穴顶......

    作者:霍永鑫;汤欣;罗珊;赵伟;车全伟 刊期: 2011- 03

  • 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刚度和力学平衡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恢复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椎体刚度中的差异,以及骨水泥分布对椎体两侧力学平衡的影响。方法将27个胸椎椎体制作成压缩性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9个椎体):经单侧椎弓根PKP且骨水泥填充局限于椎体半侧组(A组)、经单侧椎弓根PKP且骨水泥填充超过]线组(B组)及经双侧椎弓根PKP组(C组)。采用MTS材料测试系统对所有椎体在3个不同时相中(完整状态、骨水泥强......

    作者:陈柏龄;黎艺强;谢登辉;庄新明;杨晓曦;郑召民 刊期: 2011- 03

  • 髋臼后壁重建后关节软骨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髋臼后壁重建区臼面软骨修复的组织学特点,初步探讨软骨柱播种在其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只家犬共24髋,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后壁截骨法建立髋臼后壁60°弧1/2缺损的动物模型,两侧髋臼后壁缺损区分别选用不同的重建方法:A组:解剖重建+软骨柱播种,B组:解剖重建,C组:普通重建。术后12周取材进行大体形态、光镜观察,参照Pineda标准对新生组织进行评分。结果A组中以成熟、新生类透明软骨修复......

    作者:张鹏;李连欣;周东生;牛云飞;苏佳灿;许硕贵;张春才 刊期: 2011- 03

  • 微型外固定器制作大鼠股骨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以自行研究设计的微型外固定器建立股骨萎缩型骨不连动物模型。方法以自行研究设计的外固定器为固定装置,选取24只健康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2组:骨不连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于大鼠右侧股骨截骨,在2个断端之间留1mm间隙,于股骨前外侧面近端放置一对自攻螺纹钉,同样方法,在远端放置另一对自攻螺纹钉。其中骨不连组去除骨髓和破坏骨膜,对照组不进行此操作。术后2、4、8周影像学观察股骨对位情况、......

    作者:赵震宇;邵林;刘建宇;杨大平;郝晨光;韩剑锋;赵洪梅;刘国锋 刊期: 2011- 03

  • 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进展

    感染性骨不连临床上并不少见,其特征是骨不连的断端存在骨性感染。此类疾病大部分由创伤所致的污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造成,经过反复多次手术均未愈合;少部分由闭合性骨折术后感染引起;此外如慢性骨髓炎等继发骨折也可以引起[1]。由于伤口长期不愈合,严重者导致肢体废用、甚至截肢[2-4]。因此,对骨科医生而言,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仍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目前,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随着局部抗生素治疗......

    作者:程栋;康庆林 刊期: 2011- 03

  • 经皮加压钢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系统(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12月采用PCCP治疗1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6例,女11例;年龄34~90岁(平均71.8岁)。骨折根据改良Evan分型:ⅠA型4例,ⅠB型1例,Ⅱ型9例,Ⅲ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5d,平均2.5d。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术中出血量平均为......

    作者:严杰;曹聪;张超;董宇启 刊期: 2011- 03

  • 亚洲型髓内髋螺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

    目的探讨亚洲型髓内髋螺钉(IMHS)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4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1例,女20例;年龄23~86岁,平均61.9岁;左侧25例,右侧16例。骨折AO分型:31-A2型29例,31-A3型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间为2~35d,平均8.7d。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亚洲型IMHS系统内固定治疗。根据患......

    作者:周力;危杰;王满宜 刊期: 201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