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760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30/R
邮发代号: 46-24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7600
- 国内刊号:11-5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Allman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Allman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3月收治Allman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60例,分别应用单纯克氏针内固定、喙锁间钢丝内固定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三种方法治疗,随访6~30个月,平均16.4个月.结果以Karlsson评价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三种术式的优良率分别为58.3%、66.7%、90.0%.单纯克氏针内固定与喙锁间钢丝内固......
作者:隋海涛;陈建文;许多良;刘玉军 刊期: 2006- 03
-
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失效的临床经验.方法1997年6月~2003年4月,对1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前路内固定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失效原因,取出失效的内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更换钉道,并置入新的内固定装置.术后4~6周后坐起或离床活动,配穿胸腰骶支具3个月.结果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提示,椎管前方减压彻底,成角畸形明显矫正.随访1~2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断裂或松动,神经功能均有1~2级......
作者:王维波;王爱英;徐淑锋;陈晓荣 刊期: 2006- 03
-
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螺钉松动折断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螺钉松动折断的各种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分析1995年2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行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螺钉松动折断的原因.所有患者再次切开复位内固定取出,重新固定植骨.结果失误的原因可分为:①钢板未放置到张力侧;②钢板短,长度未达到股骨横断面的4~5倍;③钢板与骨质接触不良;④螺钉不在钢板钉眼正中,钉帽受力不......
作者:王俊江;王晖;董智;柴志文 刊期: 2006- 03
-
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1994年1月~2004年1月我院收治18例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患者,13例在伤后24h内行髋关节后脱位手法复位,4例在24h后试行闭合复位,1例因伤后16d入院,无法行手法复位,直接行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后行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骨牵引.6例行保守治疗,12例行手术治疗.结果随访12~120个月,平均56.2个月.根据Epstein疗效评价标准:优5......
作者:蔡显义;徐立录;王贵清;许勐宇;万彬 刊期: 2006- 03
-
聚醇酸可吸收缝合线捆扎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聚醇酸(PGA)可吸收缝合线捆扎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自2001年10月~2004年12月采用PGA可吸收缝合线捆扎治疗28例儿童尺桡骨骨折,所有患儿均为手法复位失败后再入院给予切开复位PGA可吸收线捆扎+石膏外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功能恢复采用Berton评价标准,28例均为优.无畸形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GA可吸收线捆扎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具有操作......
作者:姜世平;徐谦;唐敏;李俊岐;陈薇 刊期: 2006- 03
-
可塑形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药粒的研制及体外释放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制可塑形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缓释药粒,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型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LDDS).方法采用nano-HA为载药核心载体,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PHBV/PEG),承载硫酸庆大霉素(GM)制成nano-HA-PHBV/PEG-GM缓释微球,复合nano-HA-PHBV/PEG-GM缓释微球与纤维蛋白凝胶(FS)研制......
作者:王永峰;靳安民;汤善华;王旭东;闵少雄;丁金勇 刊期: 2006- 03
-
bFGF/BMP/AACB复合物修复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制备bFGF/BMP/AACB复合物,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对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的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制备异体脱抗原松质骨(AACB),并将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制成bFGF/BMP/AACB复合物,植入通过液氮冷冻建立的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通过大体解剖、X线片、组织学染色、图像分析、血管免疫组化染色、......
作者:龚跃昆;彭吾训;李彪;刘劲松;李世和 刊期: 2006- 03
-
不同方法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髌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固定方法及即刻固定强度.方法将15具标本分为3组,分别为1/3骨-髌韧带-骨(1/3B-PT-B)挤压螺钉固定组,1/3骨-髌韧带Krackow双锁边缝合组和原始标本ACL组.对标本施行单轴拉伸,运用生物力学方法检测分析.所有实验均在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WE-5A)上进行,用数字试应变仪(YJ-14)读取应变,用KG-101高精度数显光栅位移测微仪测......
作者:罗轶;彭永岳;陈伟兵;王以进 刊期: 2006- 03
-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转化生长因子(TGF-β)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在骨发生、骨诱导、骨修复和骨量保持方面发挥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BMP表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间充质骨祖细胞分化和骨量产生水平.研究发现内源性与外源性BMP均能发挥促进成骨作用,所以BMP被很快引入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椎体融合、假体固定等领域,并已有成熟产品问世.本文就目前BMP临床应用的主要手段(包括局部植入BMP缓释载体、......
作者:袁本祥;董英海 刊期: 2006- 03
-
他汀类药物促进骨生成作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他汀类药物对机体可产生多种效用,不仅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减弱肾损伤,而且大量基础及临床试验研究证实该药物可明显地刺激骨生成.然而,他汀类药物促进骨生成确切的作用机制仍是一个备受争论的课题,在促进成骨的同时,其药物副作用及与其它药物的协同与抑制作用更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了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安全性,以供骨修复领域作临床参考......
作者:陈筑苏;周磊 刊期: 2006- 03
动态资讯
- 1 股骨近端骨折单极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比较
- 2 第十七届全国骨盆与髋臼骨折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在太原召开
- 3 壳聚糖/硫酸葡聚糖/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球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 4 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辅助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实验研究
- 5 地塞米松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 6 交锁髓内钉治疗多发伤中下肢长骨干骨折
- 7 2000ArthroCare System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 8 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 9 骨科病人中的血栓栓塞性疾病
- 10 尺骨冠状突重建的研究进展
- 11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年第一季度定稿会在南宁召开
- 12 Gamma钉和DHS/Richard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相比较的Meta分析
- 13 提高斜形损伤肌腱缝合强度的实验研究
- 14 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探讨
- 15 桡骨远端3D打印模型精度的三维偏差分析
- 16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肘关节后脱位伴尺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 17 庆祝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之
- 18 一种骨溶解动物模型的评价
- 19 中空植骨式动力髋螺钉的设计及动物实验研究
- 20 超声检查在肩部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