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7600
- 国内刊号:11-5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Ilizarov技术矫正合并皮肤瘢痕挛缩的僵硬型足踝畸形
秦泗河;夏和桃;蔡刚;彭爱民;郑学建;韩义连
关键词:牵拉骨生成技术, 外固定器, 瘢痕, 足畸形, 获得性
摘要: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矫正合并皮肤瘢痕挛缩的僵硬型足踝畸形的手术方法、术后管理程序及疗效.方法 2004年2月~2007年5月,根据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应用自行研制的外固定矫形器治疗伴有皮肤瘢痕挛缩的足踝畸形12例,其中马蹄内翻足10例,马蹄外翻足2例.9例同期实施足跗骨的有限截骨术,3例实施足部肌腱转移肌力平衡术,1例同期实施胫骨延长术.术后5 d开始旋转相应的螺纹牵拉杆,对器械进行三维空间的缓慢调整,足内翻者先矫正前足内收和后足内翻,后矫正足下垂畸形,直至达到矫形要求的标准,足外翻者牵拉矫形的方向与内翻足相反.在矫形的过程中定期进行X线检测,以防止发生踝关节前后移位.治疗期间鼓励患足负重行走.术后平均牵伸78 d,停止牵伸后在外固定器维持下患足负重行走平均69 d,拆外固定器后配矫形鞋行走2~3个月.结果 12例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2年4个月(平均1年5个月).8例足畸形获满意矫正,能全足底负重,行走功能良好,患者满意.4例足下垂畸形出现部分复发,其中3例再次安装足踝牵伸器矫正.终疗效11例满意,1例可.僵硬的瘢痕组织经牵拉后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瘢痕变软.无一例发生严重针道和皮肤切口感染,未并发踝关节脱位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的Ilizarov微创技术能有效矫正合并皮肤瘢痕挛缩的僵硬型足踝畸形,合并骨性畸形者应配合有限截骨手术,但牵拉过程必须缓慢.足踝畸形达到矫形要求后,患足全负重行走不少于8周再拆除外固定器,可避免或减少畸形反弹.皮肤瘢痕组织在张应力作用下,可出现血液循环改善与组织再生的现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