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7600
- 国内刊号:11-5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骨密度监测对骨缺损治疗中骨愈合质量的临床评价研究
华伟伟;冯靖;吴富章;蔡靖宇;郭涛;吴子祥;桑宏勋
关键词:骨密度, X线, 骨痂, 骨缺损
摘要:目的 利用临床骨缺损自体植骨愈合病例,探讨监测骨密度(BMD)评估骨愈合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自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骨缺损自体植骨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 ~68岁,平均29.6岁;病程为2.5~ 120.0个月,平均45.4个月.所有患者均采取清创+自体髂骨颗粒植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获得治愈.术后第4、6、8、10个月对所有患肢行正、侧位X线片检查及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评价,对骨缺损植骨区的骨痂及健侧对照区行BMD检测.结果 随着时间推移,缺损区骨痂X线表现逐步改善.术后第4、6、8、10个月的患肢Enneking评分、患肢肢体功能百分比、患侧BMD及患侧与健侧BMD比值两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个月时肢体功能接近正常水平,肢体功能百分比为95.4%±5.9%.术后第4、6、8个月患侧BMD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个月患侧BMD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5,P=0.128),此时BMD比值平均为96.7%±5.1%.随着BMD比值的增长,患肢功能也在逐渐恢复正常,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0.918,P<0.001).结论 通过监测BMD可以评估临床骨缺损愈合情况,缺损区BMD达到健侧的96.7%±5.1%范围或以上,肢体功能百分比达到95.4%±5.9%范围或以上时,新生骨组织生物力学强度基本可满足肢体生理负重要求,推荐完全负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