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首页>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7600
  • 国内刊号:11-5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年第10期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脱位的早期评估与分期全修复治疗

徐青镭;李飞;韩国一;王英振

关键词:胫骨骨折,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 内, 骨板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损伤控制原则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脱位进行早期血管、神经评估和亚急性期骨折、韧带全修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78例(81膝)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53例,女25例;年龄19~51岁,平均37.8岁.骨折Schatzker分型:Ⅱ型16例(16膝),Ⅳ型31例(31膝),Ⅴ型6例(6膝),Ⅵ型4例(4膝);未纳入Schatzker分型的胫骨平台边缘撕脱压缩骨折21例(24膝).所有患者按损伤控制原则进行早期血管、神经评估,血管和软组织条件稳定后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和韧带修补加强重建的全修复,术后评估膝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范围等.结果 71例(74膝)患者术后获24 ~ 71个月(平均40.2个月)随访.Ⅱ型、Ⅳ型、Ⅴ型、Ⅵ型骨折和胫骨平台边缘撕脱压缩骨折的腓总神经和腘动脉损伤比例分别为15.4% (2/13)、17.2% (5/29)、60.0% (3/5)、66.7% (2/3)、45.8% (11/24);其韧带损伤比例分别为46.2% (6/13)、20.7% (6/29)、60.0% (3/5)、66.7% (2/3)、83.3% (20/24).术后KT-1000测量30°前向松弛度健侧与患侧差值平均1.6 mm;TELOS测量90°后向松弛度健侧与患侧差值平均为2.3 mm、0°外翻平均为0.8 mm、30°外翻平均为1.5 mm、0°内翻平均为1.2mm、30°内翻平均为2.2 mm.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平均为85.1分(72~ 95)分;Tegner评分平均为6.5分(4~8分);其中91.5% (65/71)的患者重返伤前同级或低一级的活动水平.术后无一例患者伸膝受限,屈膝角度对比患侧平均损失15.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脱位早期应重视血管、神经的评估,血管和软组织条件稳定后,骨折复位固定的同时行修补重建韧带一期全修复可缩短康复时间,内侧副韧带修补、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复合体重建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