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760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30/R

邮发代号: 46-24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7600
  • 国内刊号:11-5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年第10期文章
  • 诱导膜技术结合骨搬运技术两阶段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

    目的探讨应用诱导膜技术结合骨搬运技术2阶段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5年8月通过诱导膜技术结合骨搬运技术2阶段治疗的14例创伤后胫骨骨髓炎患者资料.男12例,女2例;年龄26~59岁,平均40.4岁.按Cierny&Mader分型均为Ⅳ型.病程6~30个月,平均15.3个月.采用此治疗方案之前手术次数为2~6次(平均3.3次).第1阶段手术:按术前设计安装......

    作者:任鹏;阿不来提·阿不拉;夏依买尔旦·买买提;马创;阿里木江·阿不来提;买买艾力·玉山;程二林;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刊期: 2017- 10

  • 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骨折术中如何快速判断远端内外旋转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过程中如何快速判断远端内外旋转、避免复位不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复杂胫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5例;年龄22~53岁,平均34.6岁.骨折按AO/OTA分型:42-C1型6例,42-C2型2例,42-C3型13例.术中利用胫骨髓内钉前侧压杆连杆与第2跖骨的关系进行旋转判断.术后利用......

    作者:马腾;王谦;路遥;孙亮;卢代刚;李明;薛汉中;段宁;张聪明;李忠;张堃 刊期: 2017- 10

  • 下颈椎三柱损伤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比较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TPS)和传统颈椎前路钢板固定(AP)、前后路联合固定(CAP)在下颈椎三柱损伤模型中的初始稳定性,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集6具人颈椎标本并测定其完整状态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制成三柱损伤模型,模拟钛网植骨后依次行ATPS、AP、CAP固定,测量3种内固定技术下的ROM,将结果标准化并进行比较.结果AP组前屈(119.68%±8.34%)、后伸......

    作者:吴海昊;汤涛;庞清江;袁欣华;周春光 刊期: 2017- 10

  • 远侧尺桡关节脱位的治疗进展

    远侧尺桡关节(DRUJ)是连接手和前臂的重要关节,对维持手和前臂的正常旋转功能和腕关节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RUJ脱位严重影响前臂和腕关节正常功能.临床上DRUJ脱位并不少见,但常被漏诊.DRUJ脱位常伴发于尺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为10%~19%.若不能正确、有效地诊治,往往会出现腕关节慢性疼痛、功能障碍等并发症.DRUJ脱位治疗方法很多,由初的夹板/石膏固定,到经皮克氏针固定,到软组织重建,再到......

    作者:刘健;夏威夷;许树柴;刘洪亮 刊期: 2017- 10

  • 创伤性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诊治进展

    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是远侧尺桡关节(DRUJ)重要的稳定结构,可起到缓冲腕关节尺侧轴向负荷、稳定和支撑腕骨的作用.TFCC损伤可导致腕关节尺侧疼痛及DRUJ不稳定,以致于患者无法完成一些日常的基本功能活动,严重者可对患者的生活及心理带来较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对TFCC解剖及损伤机理的理解不断更新及腕关节镜技术的快速发展,TFCC损伤的诊治、特别是关节镜下的诊治领域得到了较大进展,显著改......

    作者:刘路;刘波;陈山林;田光磊;王志新;朱瑾 刊期: 2017- 10

  • 反置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移位锁骨近端骨折

    目的探讨反置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移位锁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采取反置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12例移位锁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1例;年龄25~62岁,平均43.5岁;新鲜骨折9例,陈旧性骨折2例,内固定失效翻修1例.骨折按照Edinburgh分型:1B1型10例,1B2型2例.骨折复位后,将同侧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反转180°后放置在......

    作者:蒋建农;王勇;都斌;张盘军;刘磊;郝思春;陈俊;周鸣;莫渊;李贺 刊期: 2017- 10

  • 肱骨远端关节外解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

    目的探讨后方入路有限切开复位肱骨远端关节外解剖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采用有限切开复位肱骨远端关节外解剖LCP内固定治疗的22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8例;年龄18~86岁,平均42.7岁;骨折AO/OTA分型:12-A型13例,12-B型7例,12-C型2例.收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

    作者:汪李军;史源欣;邵伟忠;苏振刚;梁吉华;陆伟;钱鸣雷;顾叶;杨惠林 刊期: 2017- 10

  •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Colles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Colles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国东部地区35所医院和西部地区28所医院诊治的Colles骨折患者资料,将东部地区35所医院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所医院患者资料定为B组,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侧别等数据.结果共收集Colles骨折9255例,男女比为0.82:1.年龄1~110岁,中位年龄51岁......

    作者:刘勃;李佳;李石伦;于沂阳;鞠林林;姬晨妮;邵佳申;常恒瑞;张英泽 刊期: 2017- 10

  • 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治疗策略与进展

    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6%,占膝关节周围骨折的26.1%,根据近3年的流行病学研究[1]报道,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胫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如处理不当,易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关节不稳、感染等并发症.传统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目前,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微创治疗关节内骨折,是在顺应机体生理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

    作者:张英泽 刊期: 2017- 10

  •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双反牵引微创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双反牵引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27例,女13例;年龄17~73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Ⅱ型15例,Ⅲ型2例,Ⅳ型6例,Ⅴ型10例,Ⅵ型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0例(传统组),采用微创开窗顶棒复位结合植骨经皮内固定治疗2......

    作者:鲍飞龙;刘涛;亢世杰;高伟;黄东生;江涛;胡义明 刊期: 201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