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760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30/R
邮发代号: 46-24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7600
- 国内刊号:11-5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的选择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术后患者能够较早下床活动,可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引发的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但此类手术中关于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的临床固定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目前仍存在争议.如何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假体是目前临床上所面临的问题.本文综合文献简述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的设计特点,比较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股骨假体的选择.......
作者:陈善斌;刘智 刊期: 2016- 05
-
科学家首次化学全合成抗耐药菌天然产物“甘露霉素”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弓教授率领科研团队,历时7年攻关,近日首次高效化学全合成抗耐药菌天然产物“甘露霉素”.这项研究工作攻克了长期困扰科学界的糖肽合成难题,为开发有效应对“超级细菌”的新型抗生素药物开辟出新径.介绍该研究成果的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项级化学学术刊物《美国化学会会志》(JACS)上.......
作者: 刊期: 2016- 05
-
抗损坏性蛋白导致真菌耐药
器官移植手术后担心什么?真菌感染!手术中使用的免疫制剂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真菌感染经常是致命的,尤为突出的是长期用药导致病原菌的耐药问题.近,南京师范大学陆玲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成果回答了病原真菌为何耐药,有望为抗真菌感染的新药筛选提供理论依据.该成果发表在近一期美国微生物学会的专业顶级期刊mBio上.......
作者: 刊期: 2016- 05
-
广东省医学会第四次创伤骨科学术大会顺利召开
2016年5月6-7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分会承办的“广东省医学会第四次创伤骨科学术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大会邀请到数十位国内外著名骨科专家莅临专题讲学,500余名来自各地区的代表参会学习.会议期间召开了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分会常委会、护理学组成立大会及全委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余斌教授主持.中华医学......
作者: 刊期: 2016- 05
-
第四军医大学国际骨科教育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骨科讲师团教育峰会
为积极推动我国骨科教育、加速骨科专科医生培养,引进国际骨科先进的教育模式及新前沿技术,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国际骨科教育学院与《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骨科讲师团教育峰会(OES)”——霍普金斯专场于2016年4月15-16日在古城西安顺利召开.峰会的课程设置、形式与内容,均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骨科全程实施,突出教育的国际化、标准化特点.......
作者:樊勇 刊期: 2016- 05
-
人工皮肤能让假肢变真?
近,斯坦福大学的华人教授鲍哲楠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塑料“皮肤”,这种塑料“皮肤”可以像人类皮肤那样弯曲,受伤后还可以自愈,同时它还能够作为一种传感网络给大脑传递温度、痛觉等信号,这种皮肤能够让失去部分肢体的人们带上假肢以后重新感受到触觉.想象一下,一位做过截肢手术多年的患者,突然间能够通过接触物体感觉到自己肢体的存在该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
作者: 刊期: 2016- 05
-
抑制癌基因活性的“开关”找到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蓝斐教授实验室与施扬教授、石雨江教授实验室合作,经5年多努力,发现癌细胞中遗传物质载体染色质中的增强子一旦失控,就会过度强化附近癌基因的活性,导致细胞异常、甚至癌变.更重要的是,研究团队在组蛋白上找到了调控基因活性、抑制癌变的“开关”.该成果为未来个体化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思路.近日,《细胞》杂志刊登了这一重要成果的论文.......
作者: 刊期: 2016- 05
-
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及血栓形成的比较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InterTan髓内钉和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后隐性失血及血栓形成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内固定治疗的133例殷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DHS组42例,男22例,女20例;InterTan髓内钉组43例,男21例,女22例;PFNA-Ⅱ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分......
作者:应霁翀;刘观燚;张勇;方贤土;校佰平 刊期: 2016- 05
-
髋关节有限Smith-Petersen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髋关节有限Smith-Petersen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7月应用有限Smith-Petersen入路治疗的21例Pipkin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5例;年龄为19~56岁,平均39.2岁;左侧8例,右侧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d,平均4d.Pipkin分型:Ⅰ型11例,Ⅱ型1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有限Smith-Pete......
作者:刘寒江;王爱国 刊期: 2016- 05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亚洲型PFNA(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7月采用PFNA或PFNA-Ⅱ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5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时间段采用内固定物不同分为两组:PFNA组27例,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期间采用PFNA固定;PFNA-Ⅱ组27例,2011年12月至2014年7月采用PF......
作者:王海洲;刘军;何倩伟;周胜龙;魏力;陈杏丽 刊期: 2016- 05
动态资讯
- 1 一种新型微创骨盆后环固定系统的设计与手术模拟及其安全性评估
- 2 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分析
- 3 肌腱病的病理改变及凋亡的研究
- 4 导航微创与传统切开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对照研究
- 5 锁定加压钢板外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搬运后搬移间隙骨折
- 6 热烈祝贺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脊柱脊髓损伤病例大赛(东部赛区)圆满成功
- 7 科技前沿
- 8 骨盆或髋臼骨折儿童与成人患者死亡率的比较
- 9 髋臼T形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 10 前臂毁损伤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 11 筋膜条固定治疗髌骨骨软骨骨折二例
- 12 12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治
- 13 骨盆冲击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 14 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处理
- 15 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DL-乳酸接骨板修复骨折的研究
- 16 神经桥接与神经端侧缝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
- 17 组织工程与细胞生物力学的进展
- 18 下胸椎及腰椎椎弓根钉徒手置钉失误的研究
- 19 利用脂肪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 20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