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760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30/R

邮发代号: 46-24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7600
  • 国内刊号:11-5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年第12期文章
  • DNA微阵矩分析人软骨细胞体外老化过程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目的研究成人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老化过程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初步探索人软骨细胞老化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1代(P1)至第4代(P4)人肋软骨细胞,观察细胞增殖率,阿利新兰(Alcianblue)法定量检测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聚集体(aggrecan)中糖胺多糖(GAGs)含量,RT-PCR分析Ⅰ、Ⅱ型胶原及aggrecan基因表达量,以观察人软骨细胞体外老化过程.并采用DNA微阵矩技术......

    作者:张艳;柴岗;刘伟;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4- 12

  • 尺神经功能束组走行模式的三维重建

    目的在组织学切片基础上,应用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重建尺神经功能束组走行的三维图象,以期指导临床臂丛与尺神经损伤后的显微修复,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手内肌功能的恢复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制作尺神经连续断面组织切片,AchE组织化学染色,将切片转化为数字图象,人工判断功能束组性质,图形处理软件配准后,采用体数据场轮廓线表面重建方法,应用VC语言编制三维图象存储构建程序,在程序中重建尺神经功能束组走......

    作者:李绍光;顾立强;邵岩 刊期: 2004- 12

  • 一期开放松质骨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明确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清创术后一期开放松质骨植骨的可行性,了解在感染的环境条件下,开放松质骨植骨愈合的组织病理变化过程.方法新西兰白兔62只,制备双侧桡骨中段骨折,骨折端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作感染性骨折模型,4周后经过X线片、病理、细菌培养来确定是否为感染.将确认为感染性骨折的47只兔,一侧桡骨行清创术并制造长度为1cm骨折端骨缺损,一期行自体松质骨植骨,伤口开放不闭合.另一侧桡骨不植骨为对照组......

    作者:刘德全;张伯松;刘洪波;高志强;龚晓峰;毛玉江;王满宜 刊期: 2004- 12

  • 从骨折愈合论理论医学的萌芽

    理论医学的萌芽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分子生物学及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已经为理论医学的萌芽奠定了基础.理论医学以生命中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规律为使命.只有站在理论医学的角度,才能解开骨折愈合机制之谜.初始骨痂反应(PCR)是骨折愈合的基本事件,骨折愈合是PCR的重复与过修复的积累.骨折愈合的病理过程与骨改建的生理过程有着极其相近的细胞分子机制,这个理论称为骨折愈合的一元论学说.......

    作者:刘振东;马梦然;张志诚 刊期: 2004- 12

  • 生物材料在治疗性血管生成中的应用

    血管生成是组织再生的必要条件,促进血管生成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地开始应用于缺血性疾病的治疗,而且正在成为组织工程研究的前沿.治疗性血管生成要求血管生成因子能够在缺血区域中以持续、稳定、局限的低剂量释放,而生物材料作为因子的缓释载体将有效的解决此难题.这些生物材料对调节因子的稳定、活性、释放、分布等有着重要作用.来源于天然材料的包括:胶原与明胶、纤维蛋白、藻酸盐、壳聚糖、琼脂糖等;而来源于人工合成的材料......

    作者:段小军;杨柳;周跃 刊期: 2004- 12

  • 骶髂复合体及骶髂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随着对骨盆生物力学及解剖学认识的深化,近年来国际上更加重视骶髂关节整体结构的生物力学,骶髂复合体的特殊生物力学特点在骨盆的功能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骶髂螺钉内固定成为较优越的固定方式.......

    作者:李明;徐荣明;冯建翔;朱文杰;马维虎 刊期: 2004- 12

  •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比较

    有些证据表明,锁骨中段骨折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都可以获得成功,但非手术治疗的并发症更少.数据多数来自病例组研究,因此还需要对比研究来证明这些原始数据的真实性.......

    作者: 刊期: 2004- 12

  • IGF-1和bFGF对藻酸盐微球中兔耳弹性软骨细胞增殖活性和基质合成的影响

    目的利用藻酸盐微球体外培养兔耳弹性软骨细胞,观察IGF-1和bFGF对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的影响及协同作用效果.方法酶消化法从兔耳获取软骨细胞,与1.2%藻酸钠混合,细胞浓度107/mL,经注射器滴入102mM的CaCl2溶液,形成软骨细胞/藻酸钙凝胶微球,用含10%FBS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对照组不加生长因子,实验A、B和C组分别加入25ng/mLIGF-1、50ng/mLbFGF和25ng......

    作者:陈书军;裴国献;毛天球;侯锐;陶凯;陈富林 刊期: 2004- 12

  • 三种椎间融合器对腰椎节段即时稳定性影响的三维运动研究

    目的比较3种不同类型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8具人尸体新鲜腰椎3、4节段标本,模拟后路双侧植入3种椎间融合器.实验分4组7个状态:①对照组(完整标本,Intact),②螺纹状融合器组(Interfix),③空心箱形融合器组(SynCage),④实心箱形融合器组(Prospace),后3组再分别固定椎弓螺钉钢板.随机安排每个标本的融合器植入顺序.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试不同状......

    作者:昌耘冰;徐达传;尹庆水;赵卫东;艾福志;黄文华 刊期: 2004- 12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