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首页>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7600
  • 国内刊号:11-5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年第02期

骨移植物与再血管化

陈滨;裴国献

关键词:骨移植, 血管化, 综述
摘要:世界上早记载的骨移植术始于 1688年,此后数百年中,由于临床的迫切需要(如美国每年要进行 20万例骨移植术) [1],该项技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从历史来看,骨移植术研究历经以下几个阶段:①自体骨(大块或整段)移植 ;②异体骨移植;③自体吻合血管的骨移植;④组织工程骨的应用.影响骨移植术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是移植物的再血管化,这是因为再血管化为移植骨的新骨生成提供了丰富的氧合营养物质,造就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能使成骨细胞得到激活且不断增殖.同时,再血管化与成骨细胞的相关性还可能与生长因子有关[2].一些血清中的生长因子及移植骨基质中活化释放的生长物质均可刺激周围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形成成骨细胞,间接刺激新骨生成.在骨愈合过程中,矿物质沉积的主要控制机理是血流量,而不是骨膜的生理代谢变化.再者,一般骨移植要经过骨的爬行替代过程,而带血管的骨移植则无此过程[3],这也说明了血供对骨移植物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其他影响移植骨愈合的因素包括合适的特化细胞的存在、合适的应力刺激及各种理化因素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