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首页>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7600
  • 国内刊号:11-5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年第08期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人工骨结合带血供组织修复羊桡骨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徐建强;周密;张树明;李长庚;杨飞;孙锁柱;王长江;王克利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类, 桡骨, 植入物, 实验性, 骨缺损
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PLGA-TCP-BMP-2)人工骨结合不同自体带血供组织移植修复羊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将30只绵羊制作成30 mm桡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5组:PLGA-TCP-BMP-2人工骨及带血供的长段尺骨组(A组)、PLGA-TCP-BMP-2人工骨及带血供的屈指长肌肌腹组(B组)、PLGA-TCP-BMP-2人工骨及带血供的尺骨骨膜组(C组)、PLGA-TCP-BMP-2人工骨组(D组)及不植人任何材料组(E组),每组6只.各组均以钢板固定桡骨缺损区.术后当天及4、12、24周行手术部位X线摄片,术后24周处死动物行CT及组织学检查. 结果 X线片及CT检查显示:术后24周A、B、C组桡骨缺损处完全成骨修复,皮质骨与髓腔的轮廓清晰;D组亦能完全修复,但新生骨密度及髓腔轮廓清晰度均不如前3组;E组无有效骨痂形成.Samantha放射学评分和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显示:A组评分高于其他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A组新生骨完全修复骨缺损区;B、C组新生骨与断端皮质骨融合,新生骨痂较为纤细;D组新生板层骨及骨陷窝排列较为紊乱;E组无骨连接表现.A、B、C、D、E组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平均分别为(11.3±0.6)、(10.8±0.8)、(10.7±0.9)、(10.2±1.1)、(4.5±1.2)分,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91,P=0.026),其中A组评分高于其他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GA-TCP-BMP-2人工骨结合不同自体带血供组织移植能满意修复羊桡骨30 mm的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