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首页>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7600
  • 国内刊号:11-5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年第02期

兔骶丛爆震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郭清河;陈爱民;王建民;李永川;朱磊;张志凌;江曦;李晓霞;张良潮;陈志强;鹿楠;杨迪;朱清华

关键词:腰骶丛, 爆震伤,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模型, 动物, 兔
摘要:目的 探讨兔骶丛爆震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 取18只日本大耳白兔,致伤物为当量600 mg三硝基甲苯(TNT)炸药的电子雷管,根据雷管与皮肤致伤距离不同分为3组:致伤物与皮肤距离为1 cm(A组)、致伤物与皮肤距离为2 cm(B组)、致伤物与皮肤距离为5 cm(C组),每组6只,以后正中线、右髂后上棘与股骨转子连线及右股骨转子水平连线形成一三角形区域,即骶丛在体表投影区域为致伤点,于距爆炸点10 cm处采集爆震波压力,通过压力公式转换成各组致伤压力,于致伤前、致伤即刻、致伤后1周3个时相点检测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评估动物的伤情,观察骶丛神经损伤的情况.结果 A、B、C组爆震伤压力平均分别为(413.25±8.09)、(51.34±1.03)、(3.61±7.50) MPa,致伤面积平均分别为(31.47±5.91)、(18.13±8.04)、(4.60±7.16) cm2,以上项目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肉眼下骶丛神经全部断裂,1周存活率为0;B组肉眼下骶丛神经挫伤,骶丛损伤症状明显,伤后即刻SLSEP消失,1周后无恢复,1周存活率为83.3%;C组仅伤及皮肤,未见骶丛损伤症状,伤后即刻、伤后1周SLSEP与伤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存活率为100%.结论 600 mg TNT炸药、致伤距离为2 cm,可形成典型的骶丛损伤,稳定性良好,且存活率高,可作为长期实验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