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760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30/R
邮发代号: 46-24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7600
- 国内刊号:11-5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
汶川地震伤致严重挤压综合征救治体会——附一例报告
目的探讨地震伤致挤压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为地震伤挤压综合征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地震伤致严重挤压综合征1例治疗进行总结回顾,观察全身营养支持、积极局部创面处理辅助血液透析对挤压综合征伤员恢复的作用.结果经过积极处理,局部坏死组织得到清除.心、肾功能进一步好转,为后续修复创面打下良好基础.结论清除坏死组织、减少毒素吸收、辅助人工血液透析治疗,有利于提高挤压综合征伤员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苏佳灿;卞金俊;张春才;李卓东;李明;王志伟;朱科明;郭志勇;贲道峰;王昌惠;胡建强 刊期: 2008- 06
-
172例汶川地震伤员远程火车转运前的要求与途中处理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火车长途转运过程中的合适治疗方案及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对河北省收治的172例地震转运伤员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地震伤员火车长途转运过程中各病种伤情发生变化情况及并发症预防措施.结果转运的172例伤员全部安全到达目的地医院,共有68例发生并发症,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形成93例,坠积性肺炎2例,褥疮7例,感染16例,经过积极预防和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应密切监测大批地震伤员在转运途中时伤情变化......
作者:宋朝晖;李西成;陈伟;吴昊天;秦迪;吴啸波;马利杰;郑占乐;刘建宁;郭明珂;王琳;王建朝;潘进社;张英泽 刊期: 2008- 06
-
地震后送伤员的特征与治疗对策——附15例报告
目的探讨地震后送伤员的特征与相应的治疗方案.方法2008年5月22日至24日,对收治的15例地震后送伤员的特征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包括心理康复、清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及植皮手术等.结果地震后送伤员的特征包括:震后心理创伤的存在(15例),四肢截肢术后感染多(4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居多(10例),四肢骨折创伤较多而脊柱损伤相对较少(仅1例脊柱骨折),儿童骨折创伤......
作者:吴文;吴增晖;谢会斌;王非;符史发 刊期: 2008- 06
-
汶川地震肢体创伤后方医院处理原则与要点
目的总结地震伤后3周肢体创伤转送后方医院时的伤情特点与处理原则.方法对从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医院转送的33例骨科创伤伤员的救治工作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地震肢体创伤3周后的处理原则与要点有:[1]正确处理伤口,尽早闭合创面;[2]运用综合措施,合理处理骨折;[3]特殊情况伤情须行个体化处理;[4]全面检查,防止脊柱损伤漏诊;[5]重视肢体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结论地震肢体创伤3周后伤口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作者:裴国献;陈滨;胡稷杰;任高宏;魏宽海 刊期: 2008- 06
-
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与后方医院处理分析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中转运至后方医院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治疗效果,探讨地震灾害后送伤员的救治经验和教训.方法总结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大坪医院所救治的273名伤员的年龄、性别、获救时间、受伤部位、ISS创伤评分、并发症、挤压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受伤年龄为1-96岁,平均48.6岁,其中0-14岁10例(3.7%),15-44岁114例(41.8%),45-64岁81例(29.6%),65岁以上68例(2......
作者:吴雪晖;许建中;王序全;周强;唐康来 刊期: 2008- 06
-
汶川地震灾区骨科医生面对的问题与对策
发生地震后,伤员救治环境与场所与平时有很大差异,余震不断、停水、停电、人员复杂、卫生条件差是其主要特点.野战手术车拥有齐全的抢救、治疗及检验等各种必要的设备,这对伤情的判断与救治都非常有利.地震伤员以骨科伤员为主,占70%,至震后4-5d,伤者往往伴有极度营养不良、心理恐惧、电解质紊乱,伤口创面严重污染,气性坏疽的发生率较高,还有许多患者出现挤压综合征,直接影响救治效果.在伤员救治方面,在认真排查......
作者:郭征;王臻;朱锦宇;丛锐;赵广跃;闫铭;王倩 刊期: 2008- 06
-
损害控制性手术在汶川地震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地震多发伤采用损害控制性手术(DCS)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抗震救灾医疗队赴四川德阳医院抢救治疗的123例严重多发伤伤员资料,其中施行两种及两种以上DCS者56例.结果56例多发伤伤员经过建立大静脉通道液体复苏,以简单、有效、省时的DCS减轻地震灾害对机体的损伤,处理出血,减少、减轻再度污染,术后无一例死亡.结论在地震灾区实施DCS治疗严重多发伤可提高伤员的生存率,应作为处理大批......
作者:李西成;潘进社;张伯锋;闫承勇;宋朝晖;吴昊天;陈伟;马利杰;张英泽 刊期: 2008- 06
-
损害控制外科技术救治地震严重多发伤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在汶川地震灾区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损害控制在24例四川地震灾区严重多发伤伤员救治中的经验,研究损害控制的方法、时机.结果本组24例全部存活,5例截肢,4例重要器官衰竭者已脱离危险,3例尚需进一步行清创和植皮手术,其他伤员均已完成确定性手术并在顺利康复中.结论地震灾区严重多发性损伤特点与平常不一样;骨科损害控制有利于提高地震灾区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特别是前线和......
作者:王爱民;孙红振;杜全印;范伟力;王雨;刘明永;王子明;柳峰;陈贤明 刊期: 2008- 06
-
汶川地震远程转运骨折伤员治疗分析
目的通过对汶川地震转运伤员中需要骨科手术的55例骨折伤员进行安置与治疗,探讨重大灾害后远程转运骨折伤员的救治方法.方法了解接诊医院的组织及医疗情况,分析伤员的一般情况,观察接诊医院治疗前后伤员的一般状态和治疗效果.结果94.6%的伤员对医院的接待和病房布置非常满意,5.4%的伤员表示满意.所有伤员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54名伤员入院时抑郁、焦虑测试得分分别为(14.35±3.82)、(22.69±......
作者:马利杰;秦迪;王琳;王建朝;郑占乐;李西成;张英泽 刊期: 2008- 06
-
河北省经治汶川地震172例伤员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转运至河北省172例伤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调查172例汶川地震伤员,统计其性别和年龄构成、致伤原因、损伤部位、并发症及漏诊率等项目,并进行分析.结果地震伤员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26:1,中老年人居多.致伤原因以砸伤和摔伤为主,损伤部位以胫腓骨、胸部和足踝为多见.主震和余震中伤情分布不同.地震直接导致的损伤漏诊率达21.5%,以头、胸部损伤漏诊为主.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达......
作者:陈伟;张奇;潘进社;李西成;宋朝晖;吴昊天;秦迪;刘建宁;郭明珂;王林;王建朝;马利杰;郑占乐;张英泽 刊期: 2008- 06
动态资讯
- 1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 2 第四、五跖跗关节活动度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意义
- 3 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再生的生物学基础及应用
- 4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后踝螺钉固定异常的表现
- 5 玉米醇溶蛋白仿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体内外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 6 骨盆冲击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 7 锁骨下血管合并臂丛损伤的处理
- 8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异位骨化的57例临床观察
- 9 水刀病灶清除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
- 10 围手术期应用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胫腓骨中段骨折愈合的影响
- 11 异补骨脂素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影响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
- 12 以踝周围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瓣转移术
- 13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股骨头假体置换术后的即刻稳定性
- 14 冲击波原理和生物学作用
- 15 神经肽P物质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Wnt通路相关机制的探讨
- 16 足背皮瓣与第二足趾复合及组合移植修复复杂手外伤
- 17 逆行趾短伸肌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 18 辅助内侧入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 19 三维数字化骨折分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 20 胫骨远端前外侧截骨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