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760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30/R

邮发代号: 46-24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7600
  • 国内刊号:11-5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介绍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栏目设置
临床研究论著、应用解剖、生物力学、组织工程、综述、继续教育教程、病例报告、临床经验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社征稿要求

  1.《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要求资料可靠,文字通顺精练、数据准确,必要时应作统计学处理。基金类稿件优先录用。

  2.《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来稿应一式三份,采用微机打印(5号宋体,1.5倍行距)。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须排斜体等应予以注明。

  3.《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临床论著、基础研究、综述、继续教育一般不超过5000字,临床经验、研究简报、病例报告等短篇类不超过1500字。

  4.文责自负。投稿内容务必真实,请勿一稿两投或抄袭别人稿件,或私自发表别人的研究成果与资料,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概由投稿人自负。引用或参照他人的研究观点、标准等,务必在文稿中指出,并附参考文献,以免引起争议。

  5.投稿须附第一作者单位正式介绍信。作者单位负责审查、保证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及无一稿两投、署名无争议等。

  6.投稿时务请另页附注第一作者的姓名、单位、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包括区号、办电、宅电)、传真号码、电子邮件E-mail等。

  7.在每篇文章的作者中需要确定一名能对该论文全而负责的通信作者。通信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信作者。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非同一人时,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

  8.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AO论坛、研究生园地、骨科康复、研究进展、继续教育栏目的第一作者请附一寸免冠照片一张,以便在稿件录用时与论文同时刊出。

  9.论文刊登后获国家、军队、部省级以上(或国际奖项)利技成果奖、发明奖者,烦请及时通知编辑部(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期刊引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发文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往期文章
  •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治疗进展

    胫骨平台骨折又称胫骨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扭伤、坠落伤等轻度暴力亦可造成此类骨折.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占所有胫骨平台骨折的8%~15%[1-5].由于受到后外侧腓骨头的遮挡,膝关节后侧又有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走行,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块的复位与固定存在诸多困难,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难点之一.近年来,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相关的研究已有......

    作者:胡孙君;张英琪;张世民 刊期: 2014- 10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FNA治疗3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65~98岁,平均81.3岁.骨折根据改良Evans分型:ⅡA型19例,ⅡB型13例,Ⅲ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1d,平均5.6d.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髋关......

    作者:林楚标;黄海安;陈利武;林壁鸿;肖丹 刊期: 2012- 11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1999~2006年载文分析

    目的对1999~2006年《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的载文进行计量学分析,评价其几年来的发展状况.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载文数量、栏目分布、基金论文比、论文发表时滞、评价指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6年该刊共载文1807篇,年均发文量225.9篇,每期平均发文量为34.1篇.集中刊载在37个栏目.1999~2006年获基金资助论文占全部发文数量的14.61%,基金论文比分别为0.1......

    作者:李广宇;张宁;金丹;聂兰英;梁平;王钢 刊期: 2007- 01

  •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肩关节盂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肩关节盂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肩关节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Ideberg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肩关节盂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

    作者:刘磊;杨宗酉;孙家元;崔蕴威;程晓东;杨延江;胡畔;陈伟;殷兵;刘松;张英泽 刊期: 2017- 04

  •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通常波及外科颈、大小结节、解剖颈或肱骨头,部分患者同时发生肱骨头脱位,少数患者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且处理棘手的一类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以老年女性多见.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3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Neer分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山;严小虎;蒋华;昝安全;林炎水;刘战立 刊期: 2009- 04

  • 单一肘关节后入路解剖型锁定钛板螺钉治疗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单一肘关节后人路解剖型锁定钛板螺钉治疗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尺骨近端锁定钛板及螺钉治疗的22例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8例;年龄21~57岁,平均42.7岁;左侧9例,右侧13例,均为单侧闭合性损伤.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ⅢA型12例,ⅢC型6例,ⅢA型合并ⅢC型4例.术后1年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

    作者:王华松;王俊伟;黄继峰;吴刚;蔡贤华 刊期: 2016- 01

  • 骨组织工程快速成型支架改性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胶原杂化及磷灰石表面沉积改性后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β-磷酸三钙(PLGA/β-TCP)作为快速成型支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使用骨髓基质干细胞对胶原杂化及磷灰石表面沉积改性后的PLGA/β-TCP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估,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改性后材料的表面特性及细胞与材料复合的形态学特征;细胞与材料复合后的繁殖与分化能力分别使用细胞计数及碱性磷酸酶定量方法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对亲水性......

    作者:庞龙;胡蕴玉;颜永年;刘利;熊卓;魏义勇;白建萍 刊期: 2007- 08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8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Ⅲ型12例,Ⅳ型9例,Ⅴ型14例,Ⅵ型13例,均经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48例中46例获1~4年随访,优良率77%.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宜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而异.......

    作者:王树金;邱锡定;陈建红;李云龙 刊期: 2004- 03

  • 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颈前路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珊瑚人工骨在颈前路手术中的愈合情况.方法应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替代自体髂骨进行颈椎前路减压人工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180例(男126例、女54例),根据影像学资料,统计椎间隙高度、椎间角、颈前屈术前与随访时的变化.结果通过总结6年的随访结果,珊瑚人工骨得到了良好的愈合,使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椎间角、颈前屈的纠正得到了的保持.结论珊瑚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愈合效果,可以达到和目体髂骨同样的临......

    作者:李志宇;田伟;刘波 刊期: 2005- 08

  • 第四军医大学国际骨科教育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骨科讲师团教育峰会

    为积极推动我国骨科教育、加速骨科专科医生培养,引进国际骨科先进的教育模式及新前沿技术,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国际骨科教育学院与《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骨科讲师团教育峰会(OES)”——霍普金斯专场于2016年4月15-16日在古城西安顺利召开.峰会的课程设置、形式与内容,均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骨科全程实施,突出教育的国际化、标准化特点.......

    作者:樊勇 刊期: 2016-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