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760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30/R

邮发代号: 46-24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7600
  • 国内刊号:11-5530/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介绍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除突出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主要栏目外,还设有AO论坛、创骨教程、创伤骨科临床决策及创伤骨科指南等特色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栏目设置
临床研究论著、应用解剖、生物力学、组织工程、综述、继续教育教程、病例报告、临床经验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社征稿要求

  1.《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要求资料可靠,文字通顺精练、数据准确,必要时应作统计学处理。基金类稿件优先录用。

  2.《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来稿应一式三份,采用微机打印(5号宋体,1.5倍行距)。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须排斜体等应予以注明。

  3.《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临床论著、基础研究、综述、继续教育一般不超过5000字,临床经验、研究简报、病例报告等短篇类不超过1500字。

  4.文责自负。投稿内容务必真实,请勿一稿两投或抄袭别人稿件,或私自发表别人的研究成果与资料,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概由投稿人自负。引用或参照他人的研究观点、标准等,务必在文稿中指出,并附参考文献,以免引起争议。

  5.投稿须附第一作者单位正式介绍信。作者单位负责审查、保证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及无一稿两投、署名无争议等。

  6.投稿时务请另页附注第一作者的姓名、单位、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包括区号、办电、宅电)、传真号码、电子邮件E-mail等。

  7.在每篇文章的作者中需要确定一名能对该论文全而负责的通信作者。通信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信作者。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非同一人时,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

  8.院士论坛、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AO论坛、研究生园地、骨科康复、研究进展、继续教育栏目的第一作者请附一寸免冠照片一张,以便在稿件录用时与论文同时刊出。

  9.论文刊登后获国家、军队、部省级以上(或国际奖项)利技成果奖、发明奖者,烦请及时通知编辑部(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期刊引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发文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往期文章
  • 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过程中对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5(GDF-5)在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分化过程中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MSCs,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加入地塞米松、VitC、胰岛素和GDF-5诱导培养,72h后免疫细胞化学和阿尔辛蓝染色分别检测软骨细胞特异性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表达;在诱导24、48和72h后进行如下检测:MTT法测定GDF-5对小鼠BMSCs增......

    作者:张宇坤;杨述华;杨操;孙立 刊期: 2006- 12

  • 中国创伤骨科现状与发展对策

    创伤骨科学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从骨科学衍生出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自20世纪末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与脊柱外科、关节外科一并成为骨科学三大主干学科.......

    作者:裴国献 刊期: 2007- 01

  • 江西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多中心研究

    目的探讨钢板与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式在江西省的应用现状与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5家三甲医院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390例(410侧)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按照内固定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钢板组(采用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257例(271侧),男197例,女60例;髓内钉组(采用随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133例(139侧),男108例,女2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

    作者:廖琦;郝亮;张国华;仇志强;范少勇;黄陈翼 刊期: 2012- 07

  •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关节滑膜的影响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IR)对关节滑膜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8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缺血组和再灌注组(缺血8h后再灌注);分别于缺血后4、6、8、10h,再灌注1、3、6、12、24、72h和1、2、4、8、12周.取滑膜组织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乳酸的含量,观察形态学变化并作滑膜组织血管标记和多形核细胞(PMN)计数.结果IR早期滑膜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

    作者:邓志龙;孙新君;周继红;王成琪;王剑利;张伟旭 刊期: 2004- 08

  • 外侧柱单钢板固定治疗肩胛骨体部骨折的初步疗效

    目的探讨外侧柱单钢板治疗肩胛骨体部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采用外侧柱单钢板治疗明显移位的15例肩胛骨体部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3例;年龄22~50岁,平均38.5岁.记录患者返回正常工作或活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和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8~14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作者:敖荣广;禹宝庆;黄建明;施继飞;周建华;顾龙殿;李承;姜新华;朱雅龙 刊期: 2014- 10

  • 锁定加压钢板桥接技术治疗粉碎性胫骨干骨折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桥接技术治疗粉碎性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LCP治疗78例粉碎性胫骨干骨折患者,男46例,女32例;年龄23~69岁,平均36.4岁;左侧41例,右侧37例。骨折根据AO分型:均为42C型,其中C1型38例,C2型26例,C3型14例。闭合性骨折63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待水肿消退后选用4.5或5.0mmLCP经皮桥接技术置入......

    作者:周振宇;刘璠;刘雅克;陶然;王友华;曹毅;王洪 刊期: 2011- 03

  • 基于3D打印的骨折复原技术在胫腓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3D打印胫腓骨远端的骨折复原模型用于术前规划和设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治疗的35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侧胫腓骨全长的CT扫描,获取Dicom数据,通过Mimics15.0软件将双侧胫骨上端距离膝关节5、10、15cm处做横截面,记录符号为PT5、PT10、PT15,并测量对比左侧与右侧长轴(LLvs.RL)、短轴(LSvsRS).通过Mimic......

    作者:张文玺;王新明;吉跃平;李栋;刘杰;王帅 刊期: 2017- 07

  • 新闻特写

    ......

    作者: 刊期: 2008- 08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人工骨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生于老年人,而严重骨质疏松给骨折的临床治疗带来许多困难,保守治疗效果往往较差.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普通钢板固定往往导致内固定失败、骨折再移位发生率高.我们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26例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人工骨植骨加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饶根云;王哲军;沈谷丰;陈大勇;谢乐屏;周友良;陆佳龙 刊期: 2007- 02

  • Super 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Super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2组:微创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为(76.3±8.9)岁;采用SuperPATH微创入路治疗.常规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为(74.3±9.7)岁;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

    作者:张涵;员晋;兰海 刊期: 2018- 05